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瞭望》新闻周刊重点推出广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报道(二)

来源:广西日报


新通道集聚新产业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物流通道,更是经济走廊。


随着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跨境公路班车三种物流形态的常态化运行,通道经济的发展动能逐渐显现。


绿色石化产业初兴。北部湾畔,延绵22公里的输油管道好似一条银龙,从钦州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延伸至储备库。


2022年3月,满载原油的“凯撒”号油轮安全平稳停靠码头。4根输油臂将输油管与油轮连接,对远载而来的19.42万吨原油稳妥装卸。


钦州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目前广西最大的原油码头。


广西北部湾港能源化工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命贵介绍,该项目的投产运营,将大幅提升北部湾港液体散货接卸能力。同时,也成为北部湾各港中距离西南地区主要石化企业最近、接卸原油能力最强的油品运输、中转和储存基地,助力西南地区能源供应保障。


能源供应链的强化,是产业项目加快向新通道聚拢的一个例证。“目前,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陈保国说,2017年以来,片区引进落户绿色石化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目前,片区已形成了若干个三百、五百乃至一千亿的产业集群。


临港产业不断聚集。随着新通道辐射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选择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投资兴业。


玉林,这个行政区划原本不靠海的城市,通过与北海联合建港,加速建设龙潭临港产业园。产业园中,70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柳钢中金500万吨不锈钢基地、正威广西玉林新材料产业城等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


广西自贸区崇左片区基本建成了两条标志性跨境产业链。一是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加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在当地工业中的占比,2018年仅为1.3%,在3年时间内增长到将近14%,增加了十倍。2021年跨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11.8亿元。二是初具规模的东盟特色产品深加工产业,累计备案落地加工企业达18家,落地加工企业签约合作社达11家,涉及水果、粮食、中药材、水产品等多个行业,2021年特色产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上产值达25.11亿元。


此外,宜宾无水港、自贡无水港……目前,北部湾港已在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区市建设运营15个无水港,港口的经济腹地范围进一步扩大。新通道产业发展正辐射整个沿线。


物流产业方兴未艾。百色是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有着中国“南菜园”之称,每年“百色一号”果蔬专列穿过右江河谷,将大量新鲜农产品输送到北方市场。而今,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百色一号”运营方逐步构建“起步百色、立足广西、辐射全国、链接东盟”流通网络,在国内十多个城市以及越南、柬埔寨、泰国等东盟国家建立果蔬专列物流分拨中心。


在百色市百东新区,作为“百色一号”配套项目的中国—东盟农产品交易中心正在稳步建设,后续将打造成为集跨境跨区域物流运输、交易、仓储、加工、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形成南北农产品物资运输双通道。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不断带动广西沿线经济飞速发展:2021年,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9089.08亿元,增长7.5%;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12052.0亿元,增长6.9%;左右江革命老区生产总值3807.06亿元,增长9.1%。


开辟开放合作新通途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说,当前,全球产业链正在深刻调整,中国需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动力之一。


两国双园新机遇。印尼雅万高铁、文莱摩拉港、中老铁路……随着一条条公路铁路加速建设或建成、一个个港口升级改造,不断增强的物流辐射力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发展新机遇。


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创造的“两国双园”合作新模式,在中马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马钦州产业园总开发面积25平方公里,签约落户项目超过200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900亿元人民币。马中关丹产业园开发面积9平方公里,协议投资额超过400亿元人民币。“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加速,关丹产业园投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拿督林万锋表示。


不仅“两国双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国(广西)—文莱渔业合作示范区、泰中罗勇工业园、菲律宾亚联钢铁厂等项目也在加速推进,广西与越南、文莱、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园区已增至二十多个。


东博会平台升级。目前,哪吒汽车已在南宁设立第三个智慧工厂。“我们不仅重视东盟国家,同样看重我国西南地区超2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哪吒汽车首席营销官江峰说,“广西、四川拥有较为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未来公司将通过东博会等多种渠道,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如今,已连续举办18届的东博会,成为广西推进与国内省份,以及与东盟和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2017年,第十四届东博会首次设立“一带一路”展区,哈萨克斯坦担任特邀合作伙伴,标志着东博会实现了“一带”与“一路”的有效衔接。


“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加速发展,不断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交流互鉴。东博会将以RCEP生效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说。

“中国—东盟正在推进自贸区3.0版建设。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西部陆海新通道将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说。


放大RCEP效能。广西运多多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正波,正在着手开发新业务:把柬埔寨的木薯、芒果和大米等农产品进口到中国。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多式联运,公司搭建起覆盖国内五十多个主要城市及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东盟国家的服务网络。RCEP生效后,跨境贸易发展将获得新动力,我们准备建设海外仓,深耕东盟国家。”他说。


西部陆海新通道,为持续放大RCEP效能提供了支撑。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37.9万标箱,同比增长33.4%。同时,“阿联酋—钦州—兰州”“东南亚—钦州—西安”等铁海联运线路先后开通,货物运输品类和物流服务日益多样化。


南宁货运中心南宁南营业所所长覃煜芳告诉记者,2022年上半年,中越班列累计开行173列,发送集装箱货物5196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9.3%、26.3%。今年以来,中越班列货物运输品类较去年增加20种。


高水平对外开放。一张区域互联互通网已经铺开——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建立起西部12个省区市和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湖南省怀化市“13+2”合作机制,通道延伸到越南胡志明市、印尼巨港、菲律宾苏比克等地,目的地辐射到107个国家(地区)的319个港口。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带动区域经济社会交流走深走实,区域“命运纽带”越拧越牢。据统计,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成员单位,已增加到39家,带动城市之间在港口建设、临港产业、友好城市、海洋交流、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当前,各方正合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一系列重大机遇,将使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区域开放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不断培育区域开放发展新动能。


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说,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的不仅是中国与东盟等地区经贸往来,还将增强东盟与中亚、欧洲的互通。这意味着,除了重庆、广西、四川等西南地区省区市,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新疆、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区,也将进一步提高其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地区全方位发展和多层次开放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国军 王军伟 潘强 参与采写 徐海涛 胡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