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丨广西高水平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闻发布会(二)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
10:27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请问广西在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外开放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新的工作举措?

周密:

自治区商务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合作规划》,紧紧锚定建设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与高水平共建陆海新通道融合对接,充分发挥广西在陆海新通道中的陆海交汇门户枢纽作用,高质量服务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贸易投资、产业体系、供应链物流等国际合作,全面提升新通道综合效能。
一是陆海新通道贸易畅通效应明显。充分发挥陆海新通道贸易大通道功能,高水平推进与以东盟为重点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东盟连续22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2021年广西与东盟进出口额在中国西部省区中排名第1位,截至2021年,双边投资合作企业及机构超过1200家,协议投资额达169.8亿美元,约合1095.5亿元人民币。2022年1-6月,广西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1008.6亿元、占全区的42.1%,其中与文莱、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进出口大幅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60.5%、142%、44.2%、24.3%、91.7%,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贸易主要集中在出口,分别增长44.6%、18.8%、0.8%、9.8%。
二是高质量实施RCEP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融通。促进新通道与RCEP实施协同增效,全面落实RCEP市场开放承诺和规则,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目前,中马“两国双园”、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等合作机制成效明显,成为新通道合作重要节点和重点示范项目。一批利用RCEP规则、清单化推进新通道建设的合作项目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大宗商品贸易和加工等RCEP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
三是口岸通关便利化合作稳步推进。落实中越两国总理通话精神,成立边境贸易畅通工作专班,科学精准调度,满足中越企业进出口通关需求,并为越南农产品输华提供便利。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口岸开放合作,在做好口岸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口岸稳定运行,友谊关—友谊口岸成为疫情以来全国唯一旅检和货检不间断运行的口岸。以7月15日为例,全区边境公路口岸出入境车辆2677辆,重车1449辆,再次创下今年以来新高,超过去年同期。与越南在口岸地区设立“绿色通道”和“绿色区域”,成为全国率先与越方协同推动“绿区”机制落地的实践案例,有效提升了口岸通关能力。
下一步,自治区商务厅将加快推动出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合作规划广西实施方案,促进更多东盟国家参与新通道合作,利用广西边境口岸、跨境物流、产业园区、国际供应链平台等优势,谋划、推动、提升一批新通道国际合作项目,加强与东盟等区域软硬件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形成开放畅通、高效便捷、陆海集聚、区域联动效应突出的新通道。
10:33
央广网记者:请问广西在打造北部湾港国际门户港方面采取哪些措施,有哪些亮点?

覃元臻: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广西全力推进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港口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是港口地位显著提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北部湾港定位为国际枢纽海港,北部湾港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双跻身全国沿海港口前十,近三年来,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均居国内港口前列,年均增速分别达18.3%和25.4%。2021年,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58亿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9位;集装箱吞吐量达601万标箱,居全国沿海港口第8位。
二是港口能级显著增强。港口基建投资从2019年25.7亿元增长至去年105亿元,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截至去年北部湾港共有生产性泊位274个;集装箱航线从2019年46条增至目前的71条,今年新开北部湾港至北美西远洋航线,开启北部湾港国际中转枢纽港新征程;建成运营30万吨级油码头、多个20万吨级散货泊位以及钦州20万吨级航道,进一步提升北部湾港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是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全球首创“U”型工艺、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动化码头建设迈入全国先进行列;建成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的第一年集装箱办理量突破28万标箱,创下全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首年运营纪录;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数字化散货堆场,散货码头自动化装卸工艺技术挺进全国先进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部湾港时提出的“四个一流”港口建设要求,高质量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发力。加快推进国家层面批复实施《北部湾港总体规划》,为高水准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提供指导。二是在提升联通水平上发力。大力培育发展集装箱航线,重点增开外贸航线,优先拓展远洋航线,到2025年,北部湾港将开通集装箱航线105条以上,其中外贸航线68条。三是在建设一流设施上发力。“十四五”期,北部湾港计划投资约1000亿元,重点建设80余个项目,加快建成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30万吨级散货泊位及配套航道,全面破除基础设施瓶颈。四是在构建物流体系上发力。疏通物流供应链“堵点”,集聚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货源流向北部湾国际门户港。
10:38
广西日报记者:请介绍一下广西在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面的有关情况?

张春光:

谢谢您的提问!
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主动发挥好金融支撑作用,持续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金融支持,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引领。印发《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广西金融服务稳经济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落实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指导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水平,支持企业、项目发展建设。
二是密切银企对接,保障重大项目资金支持。定期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项目清单,举办项目融资对接会。2020年至2022年6月,全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融资累计发放5984亿元。截至2022年6月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融资余额6738亿元,同比增长26.41%。
三是推动金融创新,激发金融活水作用。推动“三单”融资创新,落地铁海联运“一单制”融资、中欧班列贸易融资等创新服务,2020年至2022年6月,全区“三单”融资累计投放1193亿元。深入开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截至6月末,共计办理试点业务146亿元。
四是降低融资成本,推进助企纾困。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引导企业贷款利率有序下行。2021年,广西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44%,同比下降32个基点;2022年1-6月,广西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4%,同比下降25个基点,为企业节约成本24.82亿元。深入实施“桂惠贷”政策,今年1-6月,全区累计投放“通道贷”187亿元,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54亿元。引导全区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支付手续费减让力度,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累计为122.54万家小微市场主体减少支付手续费1.6亿元。
五是活用科技赋能,深化精准浇灌。扩大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和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应用。2020年1月-2022年6月,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新增融资1513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累计办理出口融资140亿元。依托“桂信融”平台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启动首批面向国家、自治区级464家“专精特新”重点名单企业的“金融服务直通工程”。1-6月,平台服务融资额2544亿元。
下一步,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将持续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更上新台阶。一是落实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进一步加大“通道贷”“重大产业项目贷”等投放力度;二是继续用好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推动北部湾“港航融”新场景应用创新;三是进一步完善“桂信融”大数据征信体系,持续打造“征信赋能”特色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模式;四是不断释放LPR改革潜力,开展“支付惠万企,暖阳助小微”专项行动,助力小微企业减负纾困。
10:42
陈志军:
答记者问就到这里。感谢六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广西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情况。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